急性阑尾炎可能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嵌顿、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阑尾管腔阻塞:
阑尾管腔狭窄且弯曲,容易被粪石、寄生虫或异物阻塞。阻塞后腔内压力升高,导致血液循环障碍,黏膜屏障受损,细菌侵入阑尾壁引发炎症。常见于长期便秘或肠道蠕动异常人群,早期表现为脐周隐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
2、细菌感染:
肠道内大肠杆菌、厌氧菌等病原体可直接侵袭阑尾黏膜,或通过血液循环感染。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细菌繁殖加速,引发阑尾充血水肿。常伴有发热、白细胞升高,需通过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辅助诊断。
3、淋巴滤泡增生:
青少年因免疫系统活跃,阑尾壁淋巴组织易受病毒或细菌刺激增生,占管腔空间导致梗阻。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后,起病急骤,疼痛特征与典型阑尾炎一致,超声检查可见阑尾增粗。
4、粪石嵌顿:
干燥硬结的粪块卡压阑尾根部,造成机械性梗阻和局部缺血。老年人和纤维素摄入不足者风险较高,疼痛程度与嵌顿时间呈正相关,CT扫描能清晰显示高密度粪石影。
5、肠道功能紊乱:
长期饮食不规律或精神紧张可引发肠道菌群失调,肠蠕动异常促使阑尾排空障碍。这类患者多有慢性腹痛史,发作时伴随恶心呕吐,需与肠易激综合征鉴别。
预防急性阑尾炎需保持规律饮食,每日摄入25克以上膳食纤维如燕麦、芹菜、苹果等促进肠道蠕动;避免暴饮暴食,餐后1小时内不宜剧烈运动;出现持续右下腹痛伴发热时需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引发穿孔或腹膜炎。术后恢复期应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三个月内避免提重物以防切口疝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