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毛囊炎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局部护理、免疫调节、生活方式调整、原发病控制等方式改善。该病可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皮肤屏障受损、糖尿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毛囊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1、抗感染治疗:细菌感染是主要诱因,轻症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或克林霉素凝胶。反复发作需口服多西环素、头孢氨苄等抗生素,疗程需足量完成。合并真菌感染时联用酮康唑洗剂。
功能主治:本品主治由葡萄菌,链球菌,痤疮丙酸杆菌,极小棒状杆菌及其他对夫西地酸敏感的细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主要适应症包括,脓疮症,疖,痈,甲沟炎,创伤感染,须疮,汗腺炎,红癣,毛囊炎,寻常型痤疮。
用法用量:每日2-3次,涂于患处,一般疗程为7天,冶疗痤疮时可根据病情的需要延长疗程。
2、局部护理: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每日用碘伏或氯己定消毒。避免挤压疖肿,化脓灶需由医生切开引流。衣物选择纯棉透气材质,出汗后及时更换。男性面部毛囊炎需改用电动剃须刀。
3、免疫调节:长期反复发作者建议检测血糖和免疫功能。糖尿病患者需优化降糖方案,HIV感染者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可补充维生素D、锌制剂增强皮肤抵抗力,严重者考虑注射丙种球蛋白。
4、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减少刺激,控制体重降低皮肤摩擦。调整作息避免熬夜,压力过大时进行正念训练。游泳后及时冲洗消毒,健身器材使用前用酒精棉片擦拭。
5、原发病控制:合并脂溢性皮炎需用二硫化硒洗剂,痤疮患者联用异维A酸。长期使用激素者需逐步减量,必要时更换为免疫抑制剂。遗传性毛囊角化异常者可尝试光动力治疗。
日常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补充Omega-3脂肪酸的三文鱼、亚麻籽油。运动后及时沐浴,高温环境下选择透气速干衣物。病程超过3个月或伴随发热需排查潜在系统性疾病,皮肤活检可明确特殊类型毛囊炎。规范治疗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存在瘢痕体质者可能遗留永久性秃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