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蚊子叮咬可通过冷敷止痒、局部用药、避免抓挠、预防感染、观察症状等方式处理。蚊虫叮咬通常由蚊虫唾液中的蛋白质引发局部过敏反应所致。
1、冷敷止痒:蚊子叮咬后立即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患处10-15分钟,低温能收缩血管减缓组织胺释放。冷敷可缓解瘙痒肿胀,每日重复3-4次效果更佳,注意避免冻伤皮肤。
功能主治:本品为局部外用抗生素,适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感染,例如:脓疱病,疖肿、毛囊炎等原发性皮肤感染及湿疹合并感染、溃疡合并感染,创伤合并感染等继发性皮肤感染。
用法用量:本品应外用,局部涂于患处。必要时,患处可用辅料包扎或敷盖,每日3次,5天一疗程,必要时可重复一疗程。
2、局部用药:涂抹含薄荷脑、樟脑的外用药膏如风油精、清凉油缓解瘙痒。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作用,适合儿童使用。避免将药膏涂在破损皮肤上。
3、避免抓挠:抓挠会刺激肥大细胞释放更多组织胺,形成"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修剪指甲或佩戴手套可减少皮肤损伤,穿宽松衣物避免摩擦叮咬部位。
4、预防感染:叮咬处出现水疱时用碘伏消毒,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细菌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针具挑破水疱。
5、观察症状:蚊虫叮咬后出现全身皮疹、呼吸困难需警惕过敏反应。登革热流行区出现发热、关节痛应及时就医,疟疾流行区出现周期性发热应进行血涂片检查。
被蚊子叮咬后建议穿着浅色长袖衣物,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蚊产品。饮食中补充维生素B1可通过汗液排出特殊气味驱蚊,绿豆、薏米等清热食物有助于缓解皮肤炎症反应。保持环境干燥减少积水,定期更换花瓶、水盆中的存水。户外活动后及时洗澡清除体表汗液气味,卧室安装纱窗纱门物理阻隔蚊虫。孕妇婴幼儿优先选择蚊帐防护,慎用化学驱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