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盆底功可以障碍的常见病因

2025-05-26

286次浏览

盆底功能障碍可能由妊娠分娩、长期腹压增高、年龄增长、神经损伤、盆腔手术等因素引起。

1、妊娠分娩:

妊娠期子宫增大和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过度拉伸是主要诱因。胎儿头部通过产道时可使耻骨尾骨肌等盆底支持结构发生撕裂,导致盆底肌力下降。经阴道分娩者发病率显著高于剖宫产,多胎妊娠风险更高。产后早期进行凯格尔运动可帮助恢复肌力。

2、长期腹压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重体力劳动等持续腹压增加会削弱盆底支撑功能。腹压传导至盆底可使膀胱颈下移,尿道括约肌功能受损,引发压力性尿失禁。肥胖者因腹腔脂肪堆积加重腹压,BMI每增加5kg/m²风险上升40%。控制体重和避免憋气用力是关键预防措施。

3、年龄增长: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盆底胶原纤维退化,肌肉萎缩可使阴道壁松弛、子宫脱垂。6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达50%,组织弹性减退使盆腔器官难以维持正常位置。激素替代疗法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结合盆底电刺激治疗可改善症状。

4、神经损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可能损伤支配盆底肌的阴部神经,导致肌张力异常。骶髓损伤患者会出现排尿排便障碍,表现为尿潴留或失禁。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明确损伤程度,生物反馈治疗能帮助重建神经肌肉控制。

5、盆腔手术:

子宫切除术可能破坏主韧带和宫骶韧带对阴道的悬吊作用,术后1年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约15%。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可能损伤尿道括约肌,导致男性尿失禁。术前评估盆底功能状态,术后3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可降低风险。

建议每日进行盆底肌训练如凯格尔运动,每组收缩8-12次,保持3-5秒后放松;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避免久站久蹲;游泳和瑜伽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增强核心肌群。出现尿失禁、坠胀感等症状时应尽早就诊,中重度脱垂需考虑子宫托或手术治疗。定期妇科检查能早期发现盆底异常,绝经后女性可适量补充大豆异黄酮等植物雌激素。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