颧骨骨折是指面部颧骨因外力作用发生的骨结构断裂,通常由撞击、跌落或交通事故等外伤引起,可能伴随面部肿胀、疼痛及咬合功能障碍。
1、解剖定位:
颧骨位于面部中1/3两侧,构成眼眶下壁和外侧壁,与上颌骨、颞骨及蝶骨相连。骨折多发生在颧弓、颧额缝或颧上颌缝等薄弱区域,临床常分为三型:单纯颧弓骨折、颧骨体骨折及复合型骨折。
2、典型症状:
早期表现为患侧面部不对称性肿胀,伴随局部压痛。进展期可出现眶周淤血眼镜征、张口受限或咬合错位。严重者可能损伤眶下神经,导致面颊部感觉异常。
3、损伤机制:
直接暴力是主要诱因,如拳击伤、运动撞击或车祸方向盘撞击。高处坠落时颧骨作为面部突出部位易首当其冲。骨质疏松患者可能因轻微外力发生病理性骨折。
4、诊断方法:
除临床检查外,CT三维重建是金标准,能清晰显示骨折线走向及移位程度。X线华氏位片可观察颧弓形态,曲面断层片有助于评估是否累及上颌窦。
5、治疗原则:
无移位骨折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冷敷、镇痛和流质饮食。移位超过2毫米或影响功能者需手术复位,常用钛板内固定术或颧弓悬吊术,合并眶壁骨折时需同期行眼眶重建。
术后需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擤鼻涕或用力咳嗽以防植入物移位。康复期建议高蛋白饮食促进骨愈合,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6周内禁止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若出现视力变化或持续疼痛需及时复诊,后期可进行面部肌肉功能锻炼改善张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