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可通过制动固定、功能锻炼、营养支持等方式促进恢复,但完全自愈存在风险。该骨折多由跌倒时手掌撑地、肘部直接撞击等外力作用导致,儿童高发与骨骼未完全骨化有关。
1、制动固定:未移位骨折可通过石膏或支具固定4-6周,保持肘关节屈曲90度。需每周复查X线观察对位情况,避免过早活动导致二次损伤。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固定松紧度,防止血液循环障碍。
2、功能锻炼:拆除固定后需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初期以被动屈伸肘关节为主,疼痛缓解后加入握力球训练、毛巾拉伸等主动活动。每日3组、每组10-15次为宜,避免暴力牵拉造成异位骨化。
3、营养补充:骨折愈合需充足钙质和蛋白质,每日应摄入300ml牛奶、50g鱼肉及深绿色蔬菜。维生素D可通过日晒或补充剂获取,促进钙吸收。儿童患者需额外增加锌元素,有助于骺板修复。
4、并发症预防:骨折移位可能压迫肱动脉或正中神经,表现为手指苍白、麻木。需立即就医处理,延误可能引发Volkmann缺血挛缩。定期检查患肢末梢血运和感觉,夜间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5、医疗干预指征:明显移位、开放性骨折或合并血管损伤需手术治疗。克氏针内固定适用于儿童,成人多采用钢板螺钉固定。术后仍需配合物理治疗,恢复关节活动度需3-6个月。
日常护理需保持石膏干燥清洁,避免负重活动。康复期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忌篮球、单杠等肘部承重项目。若固定期间出现持续疼痛或皮肤发绀,应立即就诊排除并发症。骨折完全愈合需经影像学确认,擅自拆除固定可能造成畸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