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腹水可通过限制钠盐摄入、利尿剂治疗、腹腔穿刺引流、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肝移植等方式治疗。肝腹水通常由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1、限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000mg以下,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钠食物。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胸肉,有助于改善低蛋白血症。水分摄入需根据尿量调整,一般控制在1000-1500ml/日。
2、利尿治疗:螺内酯联合呋塞米是标准用药方案,螺内酯可拮抗醛固酮,呋塞米促进钠水排泄。用药期间需监测电解质,防止低钾血症发生。托伐普坦适用于顽固性腹水,通过拮抗血管加压素V2受体促进自由水排泄。
3、穿刺引流:对于张力性腹水可进行腹腔穿刺放液,单次放液不超过5L。大量放液后需静脉输注白蛋白防止循环功能障碍。该方法属于对症治疗,需配合病因治疗防止腹水复发。
4、介入手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通过建立肝内分流道降低门静脉压力,适用于反复发作的顽固性腹水。该手术可能诱发肝性脑病,需严格评估肝功能储备。
5、肝移植:终末期肝病合并顽固性腹水患者需考虑肝移植,这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治疗手段。移植前需进行营养支持、感染控制等预处理,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
腹水患者应保持每日体重监测,体重增长超过2kg/周提示腹水加重。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太极拳可改善循环功能,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门静脉压力骤升。睡眠时采取半卧位可减轻腹胀感,下肢水肿者可穿戴弹力袜。定期复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出现意识改变、呕血等紧急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