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可通过局部清洁、外用抗生素、物理治疗、口服药物、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皮肤损伤、免疫力下降、毛囊堵塞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每日用温水及温和洗剂清洗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化脓性病灶可配合碘伏消毒,保持皮肤干燥能减少细菌滋生。皮损结痂后勿强行剥离,待其自然脱落。
2、外用抗生素:红霉素软膏适用于细菌性毛囊炎,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作用。莫匹罗星软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显著,夫西地酸乳膏可穿透深部毛囊。涂抹前需清洁双手,每日用药2-3次。
3、物理治疗:紫外线照射可抑制皮脂分泌,减轻炎症反应。超短波治疗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适用于反复发作的顽固性毛囊炎,需在专业机构进行。
4、口服药物:多西环素针对革兰阳性菌感染,伊曲康唑适用于真菌性毛囊炎。可能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糖尿病控制不佳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红色丘疹、脓疱等症状。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
5、手术引流:成熟脓肿需行十字切开引流术,顽固性瘢痕疙瘩可考虑病灶切除术。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痤疮丙酸杆菌过度繁殖有关,常伴疼痛、发热等症状。术后需定期换药预防感染。
患者应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多摄入维生素A丰富的胡萝卜、菠菜。适度进行快走、瑜伽等运动增强免疫力,贴身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并高温消毒。症状持续一周未缓解或出现全身症状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