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需根据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抗真菌药物,常见药物包括唑类、多烯类、丙烯胺类等。
1、浅表真菌感染用药:
浅表真菌感染如足癣、体癣等,通常采用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唑类药物如克霉唑、咪康唑能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适用于多数皮肤癣菌感染。丙烯胺类药物如特比萘芬对皮肤癣菌杀菌效果显著,疗程较短。联苯苄唑兼具抗炎作用,适合伴有红肿的感染。使用外用药需覆盖皮损周边正常皮肤,疗程一般持续至症状消失后1-2周。
2、深部真菌感染用药:
深部真菌感染如念珠菌血症、曲霉病等需系统用药。多烯类两性霉素B是广谱抗真菌药,对多数致病真菌有效,但肾毒性较大。三唑类如氟康唑对念珠菌感染疗效明确,伏立康唑对曲霉病效果显著。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通过破坏真菌细胞壁发挥作用,适用于耐唑类菌株。深部真菌感染可能与免疫缺陷、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发热、器官功能障碍等症状。
真菌感染治疗期间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防止扩散。穿透气衣物和鞋袜,定期消毒个人用品。饮食宜清淡,限制高糖食物摄入以免促进真菌生长。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有助于皮肤修复。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免疫力低下者应加强营养支持。若用药后出现皮肤刺激或肝功能异常需及时就医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