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髁突骨折的临床表现

2025-05-26

181次浏览

髁突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关节区疼痛、张口受限、咬合紊乱、局部肿胀及耳前区压痛。

1、关节区疼痛:

骨折后髁突周围软组织损伤和骨膜刺激会导致下颌关节区域持续性钝痛,尤其在咀嚼或说话时加重。疼痛可能向耳部、颞部放射,部分患者伴随头痛。触诊耳屏前区域可诱发明显压痛,疼痛程度与骨折移位情况相关。

2、张口受限:

由于骨折断端机械性阻挡和肌肉保护性痉挛,患者常出现张口度减小,严重者仅能张口1-2厘米。检查时可发现下颌运动轨迹异常,侧向运动时患侧活动度明显降低。长期未治疗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强直。

3、咬合紊乱:

髁突作为下颌骨生长中心,骨折后会出现后牙早接触、前牙开合等特征性表现。单侧骨折可见患侧后牙区咬合分离,健侧呈反合状态;双侧骨折则表现为全牙弓开合。儿童患者可能继发颌骨发育畸形。

4、局部肿胀:

骨折后48小时内耳前区及腮腺咬肌区出现明显软组织肿胀,可能伴随皮下淤血。肿胀严重时可压迫面神经分支导致暂时性面瘫。需与腮腺炎、淋巴结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5、耳前区压痛:

约80%患者在耳屏前1.5厘米处存在固定压痛点,这是髁突骨折的特异性体征。触诊时可感知骨擦感或异常活动度,伴有关节弹响。部分高位骨折可能合并外耳道出血或脑脊液漏。

髁突骨折急性期建议冰敷患处减轻肿胀,选择流质饮食避免咀嚼用力。恢复期需进行渐进性张口训练,从被动牵拉到主动运动,配合超短波等物理治疗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日常注意避免外伤因素,儿童患者需定期复查颌骨发育情况,出现咬合异常或面部不对称时应及时进行正畸干预。长期随访中建议每半年拍摄全景片评估髁突改建状况,运动员等高风险人群可佩戴防护牙托预防再次损伤。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