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漏尿可能由盆底肌松弛、分娩损伤、激素水平变化、慢性腹压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凯格尔运动、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盆底肌松弛:妊娠期子宫重量增加及分娩时肌肉过度拉伸导致盆底肌力下降,表现为咳嗽或打喷嚏时漏尿。建议坚持每日3组凯格尔运动,每组收缩10-15次,配合桥式运动增强肌肉耐力。
2、分娩损伤:阴道分娩可能造成会阴撕裂或神经损伤。产后42天复查需进行盆底肌力评估,肌力≤3级者需接受低频电刺激治疗,配合阴道哑铃训练改善肌肉控制力。
3、激素水平变化:孕期雌激素升高使结缔组织弹性改变,产后激素骤降影响尿道闭合功能。可摄入亚麻籽、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食物,严重者经医生评估后短期使用雌三醇软膏。
4、慢性腹压增加:长期便秘、慢性咳嗽等行为增加膀胱压力。需调整生活方式,每日摄入25g膳食纤维,练习腹式呼吸减轻腹压,肥胖者需控制BMI在24以下。
5、泌尿系统感染:产后抵抗力下降易引发尿道炎,出现尿急尿痛伴漏尿。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确诊后可服用磷霉素、呋喃妥因或头孢克洛,感染控制后漏尿症状多自行缓解。
产后康复期应避免提重物及跳跃运动,每日饮水控制在2000ml左右并规律排尿,可尝试瑜伽中的猫牛式、骨盆倾斜动作强化核心肌群。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或伴随盆腔脏器脱垂时,需考虑尿道中段悬吊术或膀胱颈悬吊术等手术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