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风团和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病程超过6周,可能由过敏反应、自身免疫异常、感染、物理刺激、精神因素等原因引起。
食物、药物或环境中的过敏原可能诱发慢性荨麻疹。常见过敏原包括海鲜、坚果、青霉素等。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有助于控制症状。
部分患者体内存在针对IgE受体的自身抗体,导致肥大细胞异常活化释放组胺。这种情况可能与甲状腺疾病等自身免疫病相关,需进行甲状腺功能等检查。
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鼻窦炎、牙周炎等慢性感染灶可能通过免疫机制诱发荨麻疹。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部分患者症状改善明显。
寒冷、热、压力、日光等物理因素可直接刺激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这类患者需避免相应物理刺激,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冬季需注意保暖。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加重荨麻疹症状。保持规律作息、进行瑜伽等放松训练有助于症状缓解。
慢性荨麻疹患者日常需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饮食宜清淡,减少摄入含组胺高的食物如腌制食品、发酵食品;适度进行游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浴用品;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