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乙肝疫苗后需注意局部护理、不良反应观察、饮食调整、运动限制及复诊安排。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针孔处沾水,防止感染。可用无菌敷料覆盖注射部位,出现轻微红肿或硬结时无需特殊处理,通常2-3天自行消退。禁止抓挠或热敷注射部位,衣物选择宽松透气材质减少摩擦刺激。
功能主治:通利血脉,养阴生肌。内服:用于淤血阻滞,胃痛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阴虚肺痨,肺结核的辅助治疗。外用:用于金疮、外伤、溃疡、瘘管、烧伤、烫伤、褥疮之创面。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外用用医用纱布浸透药液后敷患处,感染创面...
少数人群可能出现低热<38.5℃、乏力或食欲减退,属于正常免疫反应。体温超过38.5℃可物理降温,持续高热需就医。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概率极低,但需警惕皮疹、呼吸困难等表现,立即联系急救。
接种后三天内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火锅、烈酒,减少海鲜等易致敏食物摄入。建议增加温开水、新鲜果蔬及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促进抗体生成。哺乳期女性无需中断喂养,保持常规饮食结构。
接种当日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游泳,防止代谢加快加重不良反应。三天内控制运动强度,以散步、瑜伽等低强度活动为主。运动员或重体力劳动者应调整训练计划,待机体完全适应后再恢复常规训练。
按计划完成三针全程接种0-1-6月方案,抗体检测建议在最后一针后1-2个月进行。医务人员或乙肝高危人群需定期复查抗体滴度,低于10mIU/mL需补种。接种记录需妥善保存,作为入学、入职体检凭证。
接种后保持规律作息,每日睡眠不少于7小时有助于免疫应答。两周内避免接触其他活疫苗,接种部位出现化脓或淋巴结肿大需及时就诊。长期饮酒可能影响抗体产生效率,建议接种期间控制酒精摄入。育龄女性接种后避孕1个月仅为理论建议,实际无需延迟生育计划。完成全程接种后保护率可达95%以上,但仍有必要避免高危行为如共用针具、无防护性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