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急尿频可通过行为调节、抗生素治疗、M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植物制剂等方式改善,可能与膀胱过度活动症、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心理因素等有关。
减少咖啡因及酒精摄入,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定时排尿训练如每2小时排尿一次。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力量,具体方法为收缩肛门3秒后放松,每日重复50次。
尿路感染引起的症状需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或磷霉素氨丁三醇。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耐药性产生。可能伴随排尿灼痛、尿液浑浊,需复查尿常规确认疗效。
膀胱过度活动症推荐索利那新、托特罗定或奥昔布宁。这类药物通过抑制逼尿肌收缩缓解尿频,常见副作用包括口干、便秘。用药期间需监测残余尿量,防止尿潴留发生。
前列腺增生患者适用坦索罗辛、多沙唑嗪。药物可松弛膀胱颈肌肉改善排尿,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建议睡前服用,起床时遵循"三个30秒"防跌倒原则。
锯棕榈提取物或非洲臀果木制剂适用于轻症患者。这类天然成分可减轻前列腺充血,需持续服用8周以上见效。与南瓜籽油联合使用可能增强效果。
每日可饮用玉米须茶或车前草茶辅助利尿,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3次,每次30分钟改善盆底血液循环。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血尿、发热需泌尿科就诊,必要时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或膀胱镜评估。长期用药者每3个月复查肝肾功能,突发排尿困难需急诊导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