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组胺药物可分为H1受体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两类,常用药物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苯海拉明、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
1、H1受体拮抗剂:
H1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缓解过敏症状,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第一代药物苯海拉明具有镇静作用,可能引起嗜睡;第二代药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嗜睡副作用较轻。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与H1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2、H2受体拮抗剂:
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主要用于抑制胃酸分泌,治疗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溃疡。其作用机制为选择性阻断胃壁细胞H2受体,减少基础胃酸和夜间胃酸分泌,缓解烧心、反酸症状。
3、联合用药:
部分复方制剂同时含H1和H2受体拮抗剂,用于复杂过敏症状。需注意避免同类药物重复使用,防止药物过量。用药期间应监测口干、头晕等不良反应,驾驶员慎用第一代抗组胺药。
4、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可选氯雷他定等B级安全药物,哺乳期避免使用苯海拉明。肝功能异常者需调整西替利嗪剂量,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法莫替丁。儿童用药需根据体重选择合适剂型。
5、新型抗组胺药:
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第三代药物具有更强受体选择性,副作用更少。鼻用喷雾剂氮卓斯汀、眼用滴剂酮替芬可局部给药,减少全身不良反应。长期使用者需定期评估疗效。
使用抗组胺药物期间应避免酒精、辛辣食物,过敏患者需远离花粉、尘螨等致敏原。慢性荨麻疹患者可配合维生素C、钙剂辅助治疗,胃酸过多者建议少食多餐。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自行长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