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屎拉出来的都是水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电解质、使用止泻药物、治疗原发疾病、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这种情况通常由饮食不当、肠道感染、食物过敏、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避免摄入高纤维、高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选择低渣饮食如白粥、面条、香蕉。适当补充可溶性膳食纤维如苹果泥、燕麦片,有助于吸收肠道水分。暂停乳制品摄入以防乳糖不耐受加重腹泻。
2、补充电解质:每500ml水添加1包口服补液盐,或饮用含钾钠的运动饮料。自制补液可混合1L水+6茶匙糖+半茶匙盐。同时补充锌制剂可缩短腹泻病程,成人每日补充20mg元素锌。
3、止泻药物: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洛哌丁胺能抑制肠蠕动,消旋卡多曲减少肠道分泌。细菌性腹泻需避免过早使用止泻剂,病毒性腹泻可短期使用。用药需结合大便性状调整。
4、治疗原发病:细菌感染需用诺氟沙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寄生虫感染需用甲硝唑、阿苯达唑。肠易激综合征可用解痉剂匹维溴铵,炎症性肠病需用美沙拉嗪或生物制剂。食物过敏需严格回避过敏原。
5、识别危重症:出现持续24小时以上水样便、发热超过38.5℃、血便、意识模糊、尿量减少等需急诊。婴幼儿、孕妇、老年人脱水风险高,腹泻6次以上或持续2天未缓解应及时消化科就诊。
腹泻期间建议采用BRAT饮食香蕉、米饭、苹果酱、吐司,避免咖啡因和酒精。可尝试益生菌制剂调节菌群,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注意肛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涂抹氧化锌软膏。恢复期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从蒸蛋羹、嫩豆腐开始。保持每日2000ml以上饮水,分次少量饮用。监测体重变化,每日下降超过3%提示严重脱水。适当进行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轻柔按压促进肠功能恢复。症状缓解后2周内避免生冷食物,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