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抛光属于常规口腔护理操作,风险较低但需规范操作。抛光可能因操作不当导致牙釉质轻微磨损、牙齿敏感或牙龈刺激,规范操作下这些风险可控。
1、牙釉质磨损:高速旋转的抛光器械可能磨除少量牙釉质,过度抛光会削弱牙齿保护层。选择低转速抛光配合精细磨料可减少损伤,每年抛光不超过2次为宜。
2、牙齿敏感:抛光后牙本质小管暂时开放可能引发冷热敏感。使用含氟抛光膏可封闭牙小管,术后24小时避免过冷过热饮食能缓解症状。
3、牙龈损伤:操作失误可能造成机械性牙龈创伤。规范操作需避开龈缘1mm以上,出现出血可用生理盐水含漱促进愈合。
4、修复体损伤:树脂充填体或瓷贴面可能被抛光器械划伤。提前告知医生现有修复体类型,改用专用抛光工具可避免损伤。
5、感染风险:消毒不彻底的器械可能传播病原体。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确认使用一次性抛光杯或严格消毒器械能有效防控。
日常护理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避免横向刷牙;饮食减少碳酸饮料和酸性食物摄入;每年进行专业洁牙抛光时,主动告知口腔医生既往牙齿敏感史及修复体情况。出现持续敏感或疼痛超过48小时需及时复诊,排除其他牙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