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性脱发可通过局部药物治疗、光疗、毛发移植、免疫调节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通常由毛囊炎、扁平苔藓、外伤、红斑狼疮、硬皮病等因素引起。
1、药物治疗:
早期瘢痕性脱发可尝试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卤米松、糠酸莫米松,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米诺地尔溶液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需持续使用3-6个月观察效果。合并感染时需联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
2、物理治疗:
308nm准分子光或窄谱UVB光疗可抑制局部免疫反应,每周2-3次,20次为一疗程。点阵激光通过刺激胶原重塑改善瘢痕质地,需间隔1-2个月重复治疗,通常需3-5次可见效。
3、手术干预:
稳定期患者可考虑毛发移植术,采用FUE或FUT技术移植后枕部毛囊。大面积瘢痕需先进行组织扩张器植入术,疗程约3-6个月。术后需配合低能量激光治疗促进毛囊存活。
4、基础病控制:
红斑狼疮相关脱发需口服羟氯喹联合小剂量泼尼松,硬皮病患者需使用青霉胺。扁平苔藓患者可局部注射曲安奈德,同时监测肝功能变化。伴随瘙痒时可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
5、病程管理:
急性期每周拍照记录脱发范围,稳定期每3个月评估一次。使用宽齿木梳减少牵拉,避免染烫等化学刺激。佩戴假发或遮阳帽可缓解心理压力,必要时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干预。
日常需保持头皮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洗,选择pH5.5弱酸性洗发水。适当补充含锌、铁、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牡蛎、菠菜、全麦面包。温和有氧运动如瑜伽、游泳有助于改善微循环。病程超过1年未控制或瘢痕持续扩大时,建议至皮肤科进行组织病理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