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松动可通过牙周治疗、正畸干预、咬合调整、基础疾病控制等方式改善。钙片补充对缺钙性松动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但多数松动由牙周炎、创伤等因素引起。
1、牙周炎因素:牙槽骨吸收是成人牙齿松动的主因,与菌斑堆积诱发慢性炎症有关。表现为牙龈出血、牙周袋形成。需进行龈下刮治配合盐酸米诺环素局部缓释,中重度病例可采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2、创伤性松动:咬合创伤或外力撞击导致牙周膜损伤。可见牙齿叩痛、咬合不适。轻症通过调磨早接触点恢复,严重脱位需纤维夹板固定3-4周,配合布洛芬镇痛。
3、骨质疏松影响:绝经后女性雌激素下降可能加速牙槽骨流失。建议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确诊后按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同步进行咀嚼肌等长训练维持骨应力刺激。
4、发育异常因素:青少年乳牙滞留导致恒牙萌出道异常,可能出现牙齿倾斜松动。需拍摄全景片评估,通过片段弓矫治器调整牙齿轴向,必要时拔除滞留乳牙。
5、系统性疾病:糖尿病、甲亢等代谢疾病可能影响牙周组织修复。空腹血糖持续>7mmol/L时,牙周治疗需在内科控糖基础上进行,血糖达标后可考虑骨移植手术。
日常增加奶酪、黑芝麻等高钙食物摄入,避免用松动牙啃咬硬物。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可改善骨代谢,但已出现Ⅱ度以上松动需及时进行牙周探诊检查。夜间磨牙患者应定制颌垫,减少异常咬合力对牙周组织的持续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