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可通过临床症状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式确诊。诊断过程需结合多种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症状评估:
医生会详细询问腹泻、腹痛、便血、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的持续时间与严重程度。克罗恩病常出现右下腹痛和肛周病变,溃疡性结肠炎则以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症状评估需排除感染性肠炎等其他疾病。
2、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关注贫血指标、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炎症标志物升高情况。粪便钙卫蛋白检测能反映肠道炎症活动度,粪便培养用于排除细菌或寄生虫感染。血清抗体检测如抗酿酒酵母抗体对分型有参考价值。
3、影像学检查:
腹部CT或MRI可显示肠壁增厚、狭窄等结构性改变,小肠造影能观察病变范围。超声弹性成像新技术可评估肠道纤维化程度。影像学特征有助于区分克罗恩病的透壁性病变与溃疡性结肠炎的黏膜层病变。
4、内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黏膜糜烂、溃疡及假息肉形成,回肠末端侵犯提示克罗恩病。胶囊内镜适用于小肠病变评估。内镜下活检获取的组织标本是确诊的关键,需送病理检查确认非干酪样肉芽肿等特征性改变。
5、病理学检查:
显微镜下可见隐窝结构紊乱、炎细胞浸润等慢性炎症表现。克罗恩病典型病理表现为全层炎和非干酪样肉芽肿,溃疡性结肠炎则局限在黏膜层。病理结果需与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相互印证。
确诊后需建立长期随访计划,定期监测营养状况和炎症指标。饮食宜选择低渣、高蛋白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心理疏导可缓解疾病带来的焦虑。出现严重出血、肠梗阻等并发症需及时就医,生物制剂等新型药物治疗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