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唇脱皮可就诊皮肤科或口腔黏膜科,日常护理可通过保湿修复、避免刺激、营养补充等方式改善,严重者需药物干预。
1、保湿修复:
干燥是嘴唇脱皮的主要诱因,选择含神经酰胺、凡士林或乳木果油的润唇膏,每日涂抹3-5次。夜间厚涂保湿产品后用保鲜膜覆盖10分钟增强渗透,避免舔唇加重水分蒸发。
2、避免刺激:
减少接触辛辣食物、酸性水果等化学刺激物,冬季外出佩戴口罩防风防晒。纠正咬唇、撕皮等机械性损伤习惯,改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唇部。
3、营养补充:
维生素B2缺乏可导致口角炎伴脱屑,每日摄入足量牛奶、鸡蛋、瘦肉。缺铁性贫血患者需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必要时口服复合维生素制剂。
4、过敏因素:
唇膏成分过敏或牙膏中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红肿脱屑伴瘙痒。需停用可疑致敏产品,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软膏,口服氯雷他定抗过敏。
5、感染处理:
真菌感染常见白色念珠菌性口角炎,伴随乳白色伪膜。确诊后使用制霉菌素乳膏,合并细菌感染时联用莫匹罗星软膏。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日常可增加饮水保持环境湿度,选择含维生素E的橄榄油进行唇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若持续脱皮超过两周伴出血、结痂,需皮肤科进行真菌镜检或斑贴试验明确病因。糖尿病患者出现顽固性唇炎时应同步监测血糖水平,避免高糖环境加重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