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肉肿痛可通过口腔清洁、冷敷缓解、药物治疗、病因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通常由牙龈炎、牙周炎、智齿冠周炎、龋齿或外伤等因素引起。
1、口腔清洁:
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轻柔刷牙,配合牙线清理牙缝,每日用温盐水或医用漱口水漱口3-4次。口腔卫生不良是牙肉肿痛的常见诱因,食物残渣堆积会刺激牙龈引发炎症。保持清洁可减少细菌滋生,缓解肿胀。
2、冷敷缓解:
用冰袋包裹毛巾敷于肿胀面部,每次15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轻充血,适用于外伤或急性炎症初期。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48小时后若未缓解需转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3、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可选用甲硝唑、阿莫西林等抗生素,配合布洛芬缓解疼痛。真菌感染需使用制霉菌素含漱液。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自行滥用抗生素可能加重菌群失调。孕妇及过敏体质者需特别告知医生调整用药。
4、病因治疗:
龋齿需及时补牙,牙髓炎需根管治疗,智齿冠周炎需冲洗上药。牙龈炎可能与维生素C缺乏有关,需调整饮食结构。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引发的牙龈肿胀需同步控制原发病。病因未消除时症状易反复发作。
5、手术治疗:
顽固性牙周脓肿需切开引流,阻生智齿需拔除,严重牙槽骨吸收需植骨手术。术后需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种植牙或义齿修复需在炎症完全控制后进行,防止继发感染。
日常建议增加猕猴桃、柑橘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摄入,避免过烫或过硬食物刺激牙龈。戒烟限酒可改善口腔微循环,饭后咀嚼无糖口香糖促进唾液分泌。长期牙龈肿痛者建议每半年洗牙一次,使用冲牙器辅助清洁。孕妇及青少年等特殊人群出现牙龈出血伴肿胀时,应及时到口腔科排查激素或生长发育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