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毛囊炎中医如何治疗

2025-05-23

191次浏览

毛囊炎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祛湿活血为主,常用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拔罐及饮食调理。毛囊炎多由湿热毒邪蕴结、气血瘀滞或外感邪毒引起,中医辨证分型主要为湿热型、血瘀型及风热型。

1、中药内服:

根据辨证分型选用方剂,湿热型常用五味消毒饮加减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血瘀型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桃仁、红花、当归、川芎,风热型多用银翘散连翘、金银花、牛蒡子。内服药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象调整配伍,避免自行用药

2、中药外敷:

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时可用金黄散大黄、黄柏、姜黄、白芷或黄连膏外涂,脓成未溃者敷贴拔毒膏。新鲜蒲公英、马齿苋捣烂外敷亦可清热解毒。外用药需避开破损皮肤,过敏体质慎用。

3、针灸疗法:

选取大椎、曲池、合谷等穴位清泄热毒,局部围刺阿是穴促进炎症消退。血瘀型加血海、三阴交,湿热型配阴陵泉、足三里。针灸需由专业医师操作,感染严重时禁用局部针刺。

4、拔罐放血:

在背部膀胱经走罐或于红肿处刺络拔罐,可泻热排毒。适用于体质壮实者,贫血、孕妇及皮肤溃烂处禁用。操作后24小时内避免沾水,防止继发感染。

5、饮食调理:

湿热型食绿豆、冬瓜、薏苡仁等利湿食材,辛辣油腻;血瘀型推荐山楂、黑木耳活血,避免生冷;风热型适合薄荷、桑叶代茶饮。发作期禁食海鲜、羊肉等发物,保持大便通畅。

中医治疗期间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反复发作或伴有发热者应及时就医,排除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日常穿宽松棉质衣物,规律作息以增强正气,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柔和运动疏通经络。慢性毛囊炎患者可长期服用薏苡仁、茯苓等药膳调理体质,但需定期复诊调整方案。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