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几天拉肚子可能由饮食不当、肠道感染、食物过敏、药物副作用、肠易激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1、饮食不当:
食用生冷、变质或刺激性食物可能引发腹泻。生冷食物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蠕动加快;变质食物中的细菌毒素可直接损伤肠道;辛辣食物可能诱发肠道痉挛。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避免乳制品和高纤维食物。
2、肠道感染:
病毒性或细菌性肠炎是常见病因,可能与进食不洁食物有关。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毒感染多伴低热和呕吐;细菌感染常见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粪便可能带黏液或血丝。需进行大便常规检查,细菌感染需用抗生素治疗。
3、食物过敏:
乳糖不耐受或麸质过敏可能导致慢性腹泻。乳糖不耐受者进食奶制品后出现腹胀、肠鸣;麸质过敏常伴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进行食物回避试验或过敏原检测可确诊,需长期避免致敏食物。
4、药物副作用:
抗生素、降糖药等药物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广谱抗生素会杀灭有益菌群,导致艰难梭菌等致病菌过度繁殖;二甲双胍可能改变肠道通透性。出现药物相关性腹泻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5、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性肠道紊乱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发作。精神压力、睡眠障碍可能诱发症状,常伴腹痛排便后缓解。可通过低FODMAP饮食改善,严重者需使用解痉药或调节肠道动力药物。
腹泻期间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推荐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饮食选择香蕉、苹果泥等含果胶食物,避免高脂高糖饮食。若出现持续发热、血便、脱水症状尿少、口干、眼窝凹陷或腹泻超过1周未缓解,应及时消化科就诊进行粪便培养、肠镜等检查。日常注意饮食卫生,处理生熟食分开,避免摄入未彻底加热的海鲜和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