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起泡可通过消毒处理、保护创面、避免摩擦、药物辅助和观察变化等方式处理。水泡通常由摩擦、烫伤、感染、过敏或疾病等因素引起。
功能主治:本品为局部外用抗生素,适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例如:脓疱病、疖肿、毛囊炎等原发性皮肤感染及湿疹合并感染、不超过10厘米*10厘米面积的浅表性创伤合并感染等继发性皮肤感染。
用法用量:本品应外用,局部涂于患处。必要时,患处可用敷料包扎或敷盖,每日3次,5天一疗程,必要时可重复一疗程。
1、消毒处理:
使用碘伏或生理盐水清洁水泡及周围皮肤,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未破损的小水泡可保留表皮,用无菌纱布覆盖;已破损的水泡需清除坏死皮肤碎片,防止二次感染。操作前需彻底洗手并保持环境清洁。
2、保护创面:
覆盖透气性敷料如无菌纱布或水胶体敷料,避免使用普通创可贴封闭伤口。对于足底等易摩擦部位,可用环形减压垫缓冲压力。每日更换敷料,观察有无渗液增多或异味等感染迹象。
3、避免摩擦:
暂停穿导致水泡的鞋子,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运动时可在易摩擦部位预先涂抹凡士林减少皮肤阻力。足部水泡恢复期间建议减少行走量,必要时使用拐杖分散压力。
4、药物辅助:
合并感染时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疼痛明显可短期口服对乙酰氨基酚,过敏引起的水泡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禁用针头自行穿刺大型水泡,糖尿病患者需特别警惕感染风险。
5、观察变化:
正常情况下水泡3-5天开始萎缩,若出现红肿扩散、脓性分泌物或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反复发作的群体性水泡需排查天疱疮等免疫性疾病,长期不愈的足部水泡可能提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恢复期间保持足部干燥清洁,每日用温水浸泡10分钟后轻柔擦干。选择含棉量高的吸湿袜,避免穿着新鞋进行长时间徒步。饮食中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创面愈合,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若水泡面积超过指甲盖大小或位于关节处影响活动,建议到皮肤科或外科处理。日常可通过凡士林涂抹足跟等易皲裂部位预防摩擦性水泡,运动前做好足部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