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可通过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强心药、抗凝药物、抗生素等方式治疗。肺心病通常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肺部感染、右心功能不全、长期缺氧等因素引起。
呋塞米、螺内酯、氢氯噻嗪等利尿剂可减轻右心负荷,缓解下肢水肿症状。使用期间需监测电解质平衡,避免低钾血症发生。患者每日需记录尿量变化,配合低盐饮食控制液体摄入。
硝酸甘油、硝普钠、前列环素等药物能降低肺动脉压力。用药后需监测血压变化,警惕体位性低血压。这类药物可能引起头痛、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通常随用药时间延长逐渐耐受。
地高辛、米力农、多巴酚丁胺可增强心肌收缩力。使用地高辛需定期检测血药浓度,观察有无黄视症等中毒表现。米力农适用于急性加重期短期静脉给药,需在心电监护下调整剂量。
华法林、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用于预防肺血管血栓形成。华法林需定期监测INR值,避免与富含维生素K食物同食。新型口服抗凝药需评估肾功能,服药期间注意观察牙龈出血等异常情况。
头孢曲松、莫西沙星、阿奇霉素等针对肺部感染病原体。选择药物需参考痰培养结果,疗程通常持续7-14天。合并呼吸衰竭时需联合氧疗,严重感染可考虑糖皮质激素短期辅助治疗。
肺心病患者日常需保持低盐高蛋白饮食,适当进行缩唇呼吸训练,监测体重及血氧变化。急性加重期应立即就医,稳定期每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和肺功能。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睡眠时采用高枕卧位减轻呼吸困难,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