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糜烂可通过奥美拉唑、铝碳酸镁、瑞巴派特等药物治疗,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胆汁反流、应激因素等原因引起。
1、抑酸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减少胃酸分泌,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这类药物通过阻断胃壁细胞氢钾ATP酶发挥作用,适用于胃酸过多导致的黏膜损伤,需连续服用4-8周。
2、胃黏膜保护剂:
铝碳酸镁、硫糖铝可形成物理屏障覆盖糜烂面。铝碳酸镁能中和胃酸并吸附胆汁酸,硫糖铝能与溃疡面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建议餐前1小时及睡前嚼服。
3、促修复药物:
瑞巴派特、替普瑞酮通过增加前列腺素合成促进黏膜修复。瑞巴派特能上调表皮生长因子表达,替普瑞酮可刺激黏液分泌,需配合抑酸剂使用效果更佳。
4、抗幽门螺杆菌: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组成三联疗法。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标准方案包含两种抗生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疗程10-14天。
5、对症处理药物:
多潘立酮改善胃动力,蒙脱石散缓解腹泻症状。胆汁反流患者可加用熊去氧胆酸,应激性糜烂需配合心理疏导。
治疗期间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小米粥、山药等易消化食材,适量饮用卷心菜汁含维生素U。保持规律进食间隔,餐后30分钟避免平卧。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症状持续2周无改善或出现呕血黑便时需胃镜复查。康复期可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通过腹式呼吸调节自主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