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结核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手术清创等方式治愈。皮肤结核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红斑结节、溃疡等症状。
1、药物治疗:
皮肤结核需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常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联疗法。药物需持续使用6-9个月以彻底杀灭细菌,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早期规范用药可避免病灶扩散。
2、手术治疗:
局部病灶较大或形成窦道时需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常见术式为病灶切除术、植皮术,术后需继续抗结核治疗。手术能加速溃疡愈合,减少疤痕形成。
3、病灶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溃疡面使用无菌敷料覆盖。避免抓挠或挤压结节,防止继发感染。衣物选择纯棉透气材质,减少摩擦刺激。
4、营养支持:
高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蛋可促进组织修复,维生素C丰富的柑橘类水果增强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证每日饮水1500ml以上。
5、隔离防护:
活动期患者需单独使用毛巾餐具,分泌物需消毒处理。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婴幼儿建议接种卡介苗预防。
皮肤结核治愈后需随访2年,每3个月复查胸部X线。日常适当进行快走、瑜伽等温和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居住环境保持通风干燥,阳光直射有助于杀灭结核杆菌。出现新发皮肤结节或低热症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