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神经性贪食症可通过心理行为干预、家庭支持、营养管理、药物治疗、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该疾病通常由情绪压力、家庭环境、完美主义倾向、神经递质失衡、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认知行为疗法是核心治疗手段,帮助患儿识别暴食诱因并建立健康应对机制。暴露反应预防训练可减少对食物的强迫行为,日记记录能增强对进食行为的自我监控。心理教育需贯穿全程,帮助患儿理解疾病本质。
家庭治疗可改善亲子沟通模式,减少指责性语言。父母需接受专业培训,掌握非批判性陪伴技巧。建立规律的家庭用餐环境,避免将食物作为奖惩工具。家庭成员的情绪稳定性直接影响患儿康复进程。
注册营养师应制定个性化膳食计划,确保每日摄入足量蛋白质和复合碳水化合物。采用分餐制控制进食速度,推荐苹果、燕麦、鸡蛋等饱腹感强的食物。定期监测体重和体脂变化,预防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舍曲林可调节神经递质。托吡酯对部分患儿有抑制暴食效果,奥氮平适用于共病情绪障碍者。药物需配合血药浓度监测,注意观察胃肠道反应和情绪波动等副作用。
建立包含精神科医生、营养师、心理治疗师的多学科团队。初期每周评估症状变化,稳定后过渡到每月复诊。采用进食障碍检查量表动态监测,重点关注催吐行为和体像认知。复发期需及时强化干预。
建议每日保证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避免过度关注体重数字。饮食可增加三文鱼、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限制精制糖摄入。护理过程中避免讨论体型话题,建立非食物相关的奖励机制。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自杀倾向时需立即住院治疗。